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看塞尚乳业董事长如何解读未来乳品行业的发力方向!
发布时间:2020-12-03 访问量:377
2020年12月3日,由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国际乳品联合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办的乳制品深加工产品科学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线上直播吸引了14万网民同步观看,可见行业对乳制品深加工的关注。
为促进我国乳制品深加工产品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解决“卡脖子”原料对行业发展的桎梏,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产品,本次论坛邀请到行业资深专家、国内外乳品科研人员、技术装备等领域的权威人士,围绕“乳制品深加工产品(乳脂肪、乳蛋白、奶酪、炼乳、调制乳粉、菌种等)的市场、研发、标准、生产和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会上还成立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让乳制品的深加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会议通过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工作章程,提名中国农业大学、雀巢(中国)有限公司为主任单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飞鹤乳业集团、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熊猫乳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百强乳业有限公司、北京中轻机乳品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本优机械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为副主任单位。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宋昆冈在会上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乳制品行业的问题与矛盾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奶生产增长乏力;
2、乳制品产量增长速度放缓;
3、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
4、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
5、“都市型”乳业与“牧区草原型”乳业面临着“水火两重天”的难题;
6、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7、乳制品市场处于结构性过剩与短缺的矛盾之中;
8、在线上销售飞速发展的今天,乳制品行业的步伐尚未跟上。
如今,这些问题与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障碍。其中,尤以乳制品结构型短缺最为突出,当前,液态奶市场已处于相对饱和状态。而原料型的稀奶油、乳清粉、乳蛋白、乳糖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此,乳制品结构调整、品种优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生产常温稀奶油和MPC(乳蛋白浓缩物)的公司,宁夏塞尚乳业董事长闫建国在成立大会上分享了植根乳制品深加工领域研发十年的过程和成果,并首次在国内公开发布《稀奶油形成全过程研究报告》,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明晰了从液态奶到固态奶油的全过程,对国内稀奶油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行业深加工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塞尚乳业是一家具备运用纳滤分离水解技术生产浓缩乳蛋白能力及自主研发生产常温稀奶油的乳品企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在“乳基配料研讨会”上,针对塞尚乳业,中国奶产业体系乳品加工研究室张列兵教授指出,一个是MPC,一个是稀奶油,此技术的突破是中国乳制品深加工提升了15年,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江正强副院长也评价, “此项技术已经与国际处于并跑阶段,希望继续钻研在这个领域能够达到领跑阶段。
在此成立大会上,闫建国详细介绍了塞尚乳业在稀奶油领域的深度研究成果,以及MPC在乳品研发中的应用。闫建国指出,用膜技术生产出来的MPC,有良好的风味和质构,稳定性很好,完整保证了里面的各种活性物质,更重要的是将MPC变性降到最低,具有极好的稳定性和耐酸性。
此外,MPC本身就是稳定剂,可以用在酸奶、饮料、碳水化合物的生产中。当前,塞尚MPC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酸奶的蛋白指标强化,同时提供良好的风味和质构,标签更洁净(减少稳定剂);蛋白质加强型饮料、奶酪、低碳水化合物食品;蛋白类代餐粉、蛋白棒等,不会造成碳水、脂肪指标负担。
其中,塞尚公司用膜技术生产的MPC70在不同的蛋白含量当中表现出来非常好的保水性、奶油感很强,风味独特;单独用在酸奶中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口感粘度上升;同时热稳定性也表现很好,特别适用于高温灭菌、UHT灭菌等产品中,能提供令人愉悦的牛奶口感。
随着国人对优质乳蛋白认识的逐步提升,闫建国对乳品深加工的未来充满信心,他预测:“在五到十年内,高蛋白是一个增长的趋势。”
正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在论坛上谈到的“为推动乳品的研发和生产,以乳为载体,深入研究其中的营养成分,扩大其营养成分的外延,开发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做出努力。为拓展行业产业链和应用范围,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乳品产品的国产化而奋斗。保证行业的安全,就是保证数千万名婴幼儿的健康,也是国人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更是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